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7 归顺之谈  (第1/1页)
    崇祯15年11月下旬    周铉都没来得及回家里同1本先生商量1番,就急急忙忙地去了乾清宫。此时,早已经散了早朝。    行过礼后,崇祯皇帝突然问道:“内弟,外面怎么传遍了你的消息,说你在蒙古草原上打了1个大胜仗,榆林镇有很多骑兵,怎么这些消息都传出来了?”    “回皇上,可能是臣弟回京时,大量的马匹上携带了很多物品,被人看到了;另外,那7家侯爷、衍圣公家的子弟回京城后,宣传出来的。”    “可现在内阁和朝中大臣都询问朕这件事,你看怎么办?”    “这……”周铉本想说但凭皇上处置,可担心崇祯皇帝胡乱cao作,到时候又不能反驳,于是道:“回皇上,这8000‘灭蒙古鞑子’骑兵队只在榆林镇呆着,要么去草原打蒙古鞑子,要么去草原打建虏,这应该是好事情!”    “内弟,你是不知道啊。朝中大臣知道1些消息,那7家侯爵的3500骑和衍圣公1000骑都已经曝光了,剩余就是你率领的骑兵数量。”    “敢问皇上,这些大臣想干什么?”    “他们希望内弟将这些骑兵交上去,先用于灭流寇,然后打建虏。”    “可这是臣弟花了大量银两训练出来的,原来也只是想通过打击蒙古鞑子,实现‘以战养战’;当然,在特殊时期,如果建虏入关,臣弟将听从皇上的旨意,率领他们打建虏。”    “这,……,改日再说这件事吧。你今日觐见朕,有什么重要事情?”    周铉连忙将李自成要归顺、他派出了3人在京城的事情禀告给了崇祯皇帝。    崇祯听后,1阵愕然,他问道:“内弟,闯贼能够相信吗?朕派人招顺过他好几次,可是每次事后都继续造反。”    “这,……,臣弟这次跟他的军师讲了半天,也让他的亲信和军师去看过蓟辽防线以及建虏。我大明官军如果不是因为建虏,早就可以灭掉他们。    臣弟相信,如果他们有自知之明,归顺朝廷是1件非常正确的事情。这不仅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大明和大汉民族。”    “内弟,他们如何归顺?”    “他们提出的条件是朝廷封闯王为王、封那些将领1些爵位,但都需要封地。”    “这怎么行呢?内弟,你糊涂啊!如果这些流寇将领都封王封爵,那大明的官军将领当何以处?”    “臣弟思考不周,请皇上责罚。”    崇祯皇帝第1次感觉自己可以批评周铉了,因为以前周铉做事总是正确的,于是道:“责罚就不要了。臣弟年纪轻,所经历事情有限,当然会犯1些错误。”    “臣弟以为,如果让流寇出动大军,去打建虏,换取封地和爵位,是否可行?”    “这样?朕担心他们不可靠。这样吧,让内阁和兵部尚书来1趟,听听他们的意见。”说完,崇祯皇帝派王承恩去请内阁和兵部尚书过来。    等待时间里,周铉将再次迎娶太康伯2女儿、永康侯徐锡登,怀宁侯孙维藩的事情禀告给了崇祯皇帝。    如今的崇祯皇帝,到是对周铉纳妾的事情释怀,他并没有过多过问,只是让周铉不要过份宣传。    周铉又禀报上次“草原行动”,7位侯爵家的子弟和衍圣公家的4位子弟都立功了,是否可考虑给他们升职。    崇祯皇帝对武官职位升迁到是没有多大要求,只要没有到总兵职位,又不需要朝廷出饷银和粮草,兵力数量不多,又是朝廷登记在册,他到是没有多大意见,承诺过几天让兵部处理1番。    1会儿,内阁5位成员和兵部尚书都到齐了。    相互礼节上行礼过后,崇祯皇帝让周铉把李自成归顺的事情将了1遍。    周铉将李岩等4人去蓟辽防线观看大明官军、长城关口和建虏状况,以及提出的具体要求讲述了1遍。    众人听后,都在思索。    1会儿后,崇祯皇帝问道:“众爱卿,有何建言?”    兵部尚书张国维反对与李自成归顺,原因有3个:首先是给李自成等将领封王封爵会影响到大明各总兵的态度和积极性;    其次,给了封地后,他们有可能下次还会造反;    最后,让他们去打建虏很难cao作,相互之间很难获得信任。如果到达了天津卫、济南府等重要城池附近,他们趁机造反,那该如何办?    内阁成员蒋德璟、吴甡、张4知则是难以决定。他们对流寇严重不信任;同时,他们又认为如果大明内部恢复了太平,则对付建虏就轻松多了。    让人意外的是周廷儒和陈演都赞同让李自成归顺。他们认为:事实上,现在湖广和开封以南的河南都在流寇手中。将襄阳以南的湖广让给他们,也未尝不可。    让流寇派出几万队5,按照朝廷规定的线路,去辽东打建虏,只要立功了,就可以累计功名,换取封王封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