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太子回家记_第三十三章 交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交兵 (第2/2页)

,水中摘星也是时常有之。

    而洛邑距南阳也是三百里,周离昧带领京畿军急行一个日夜即到。

    距最后一个斥候来报,李九归正在栖霞渡修整,看样是打算夜息栖霞渡了。

    周离昧气个半死,原本打算在南阳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所以京畿军一到南阳便整军布防,严阵以待,没曾想,等了一日,不来,等了两日,仍是不见丝毫踪影,等了六日,敌方仍在百里之遥的栖霞渡,栖霞渡为丹江渡口,丹江向以丹鱼而名,说不定李九归此时正在命人生火灶饭煮食河鲜。

    “将军,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我军已严阵以待六日,却不见接战,士气益衰,而敌军虽行军八日,但阵容整肃、士气饱满,若是明日两军相交,难有定论,不如我军今夜轻兵简行,于明日黎明之前正好可以达到栖霞渡,乘夜色最浓时偷袭镇西军。”南阳郡守将献计道。

    “昔日在宫中,李九归便是整日与那侍卫厮混,性格跳脱难以管束,虽大错不犯,但小错不断,如今流亡在外也是这般不知收敛。”周离昧不屑道。

    是夜,周离昧点兵两万,分两队,一队八千轻骑快进,一队万二作辅,分次启程,夜袭栖霞渡。

    李九归在内乡兵分两路,着裨将邓炜领两万镇西军向南至新野设伏,自己则领剩下的一万镇西军就地修整,明日向西进南阳。

    邓炜领军刚离开一个时辰,李九归与林隐光正在账内休息,忽觉身下大地震动如擂鼓,李九归倏然睁眼,与林隐光对视道,“有人夤夜行军。”

    林隐光再次俯身以耳贴地,片刻后道,“从东面来,距我们应有三十里。”

    “应是周离昧,他肯定没料到我们此刻正在内乡,否则不会如此马蹄行急,提前暴露行踪。”李九归边说边撩开帐门,正遇斥候飞马来报,东面有人举兵袭来,数量难以估计,距营地三十里,半个时辰可达此地。

    营中熟睡兵卒均被长官唤醒,开始整装带甲,竖旗列队,火光跃动下森森戈戟如麻。

    “是整军迎敌还是向南退守,殿下需马上定夺。”领军裨将道,“我们此行目的本在诱敌出城,但此时敌人主动出击,若是交手,对方势众,很有可能支撑不到明日邓将军救援,需马上着人追回南路行军,但若是向南退走,正好可以避开对方,保全主力再做计较。”

    “周离昧在南阳应是只等了几日,等不到我们,才主动引兵夜袭,说明他定是决心要与我一战,但又心系北疆形势,想要速战速决,而京畿军军威甚强,但也骄横,若是无功而返,势必不会罢休,要是他们到了栖霞渡寻不到我军,定会马上向南绕行。”

    李九归沉吟片刻后接着道,“若是不巧,我们在樊城与之相遇,容易腹背受敌,还不如提前原计划,今夜趁他不备,设伏围剿,灭他主力,一来可以防备他南下樊城,二来可以震慑京都洛邑。”

    “可万一对方人多势众……”有人担忧道。

    李九归神色一凛,不怒自威,一双凤眸带着冷冷寒光落在说话之人面上,那人不寒而栗,垂首不敢再言。

    “此地一路南下,可有什么利于设伏的地点?”李九归收回视线,看着行军地图问道。

    “南下三十里,有一地名芦苇坝,芦苇蒹葭连绵近百里,可以设伏。”文俨少回道。

    “如此明显的设伏点,是个人都会小心,”李九归摇头道,“除了芦苇坝,还有什么地点利于设伏。”

    “芦苇坝向南十里,有一地名十林镇,因有一片榆树林得名,可以设伏。”

    李九归点头对林隐光道,“从殿前司卫中选一人向南疾行追赶邓炜,着其于芦苇坝向南十里的十林镇设伏。”殿前司卫自李九归勤王令昭告天下后便被收为太子亲卫,一路随行护卫太子安全。

    随即又下令熄火拔营,掩埋火灶,于直道上埋好牙叉鹿角,撒下铁蒺藜,设绊马索,又让殿前司卫于两侧大树巨石阴影处手持连发弓弩,严阵以待,一万镇西军,分布藏于两旁草木山林之中,战马均口含嚼辔,一时周边只闻风声虫鸣和远处村寨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离昧领着八千京畿卫轻骑一路疾行,奔过内乡直道时,两侧绊马索突起,前行一队马儿吃痛嘶鸣,纷纷前膝跪地向前摔去,顿时一阵人仰马翻,后方疾行一队一时无法勒停马匹,连忙勒紧马辔向两侧绕行,却正好撞上满地的牙叉鹿角。

    周离昧胯下马匹被绊马索绊翻的同时连忙就地一滚翻身而起,身边亲卫一面反应迅速地向周离昧处聚集,一面高喊整军戒备有埋伏,保护大人。

    候在暗处的殿前司卫立马按动连发弓弩,向着兵卒聚集处连发弩箭,周离昧左肩被击中,有苦难言,一面举剑拨开迎面飞矢一面喝道,“禁声,鸣金,向东撤退。”

    李九归策马立于高处山坡树林之中,看着月色下开始集结想要撤退的京畿卫,拔剑而出,剑指苍穹,剑锋雪亮映出琰琰清晖,传令兵擂鼓大喊,“出击……”

    两侧山林顿时金鼓齐鸣,伏兵尽出,喊杀连天,一万铁骑顺着山坡飞奔而下,大地震颤,轰隆如雷,两方顷刻间便短兵相接,开始厮杀,京畿卫大溃向东逃窜,殿前司卫回防随于李九归身侧。

    李九归没想到周离昧只带了数千轻骑偷袭,如此则是双方势均力敌,而镇西军事先设伏歼敌已占了优势,是乘胜追击还是撤兵退守,身边诸将众说纷纭。

    “殿下,末将愿领兵追击,敌寡我众,又士气溃散,正是追击之时。”

    “敌军一触即溃,小心后方有伏。”

    李九归摆手制止众将道,“追击十里后撤退。”

    镇西军一路斩杀京畿卫数千人,追赶数里,眼见周离昧周边仅剩百余骑,李九归当即下令活捉周离昧,身边兵卒正要驱马上前围剿,却见东面月色下尘埃起处,万马奔腾而来。

    被困京畿卫知是援军到来,士气大增,持戟反扑更胜猛虎。

    战场风云诡异,变化无穷,攻守互换,勇怯亦变,莫胜于此。

    李九归扶额苦笑,“这下玩脱了。”

    “镇西军各个以一当百,骁勇非常,就算再来一万,我们也是不惧的。”随在李九归身侧的镇西军裨将双眸凛然直视前方道。

    李九归摇头,“此地非狭路相逢,无需逞勇,我们本就设有伏兵,此时正好佯装溃败,将其引至芦苇坝一网打尽。”

    镇西军旗手开始鸣金撤退,周离昧眼见众将护拥着李九归开始向南撤退,知道若是不趁机拿下李九归,此后应再难找到如此绝佳机会了,遂擂鼓追击。

    追至南下三十里处,已是天光破晓,云汽蒸腾,只见前方芦苇遍野,雾锁弥岸,李九归领众奔过芦苇坝,策马回头望向后方勒马驻足的周离昧大笑道,“本太子在此地早设伏众数万,周离昧逆贼,同谋篡位,苟图富贵,量尔无胆,不敢来追?”说罢引兵绝尘而去。

    周离昧气急,眼见李九归就要跑得没影,令弓箭手向芦苇丛中一阵乱射,只惊起水鸟振翅一片。

    大兴建元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一,太子李九归于十林镇大败京畿卫,降兵一万,活捉京畿驻军统领周离昧。

    翌日,消息传至京都,朝野哗然,符后连下九道谕令,急召符宿班师回京,放弃北疆防线,并另派使臣持节向北与匈奴和谈,一时洛邑城中人人行色匆匆,终日惶惶,再不复昔日京都皇城雍容文泰之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