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3、明心见性,可修行矣(新年快乐,求首订)  (第1/1页)
    六月十日。    张执象离开京师,在城外嘉靖亲自送行,一直送到运河码头才停下。    登船之前,嘉靖犹自不舍的拉着张执象,相比于张执象这个穿越者,在这个世界,其实嘉靖要更加孤独。    唯有张执象能够懂他,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拉着张执象的手,说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那位先生的诗词实在令人回味无穷,安平在走之前,再送一首诗词给朕吧。”    “好。”    嘉靖向他要诗词,其实也是在言志。    表示他会践行先生的路,不会辜负张执象对他的期望。    “虽然没有下雪,但想来还是那首词最合适,陛下请听。”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sao。”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张执象一首词念罢,嘉靖只觉得心头都是火热的,他呢喃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哈哈哈哈——”    “好一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安平!”    “朕等你回来!”    “我们一齐做那胜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风流人物!”    张执象笑道:“嗯,约定了。”    说罢,他深呼吸一口气,后退一步,躬身一礼,说道:“陛下,臣走了。”    嘉靖也长身一拜,没有言语。    直到张执象登船,船只开动,他才直起身来,看着商船远去,最终消失不见,而他依旧站在江边,吹着江风。    “陛下?”黄锦轻唤了一声。    嘉靖深呼吸了一口气,转过身来,说道:“走吧,回宫。”    ……    从京师快舟而下,南下时的队伍就不如北上了,抵达京师的1210人当中,只有不到400人选择重新回到江湖。    毕竟嘉靖给的封赏很诱人。    锦衣卫小旗起步,比起没有品级的力士、校尉,小旗可是从七品的武官,更重要的是,锦衣卫乃天子亲军。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他们固然是为了行侠仗义才行走江湖,但这与他们加入锦衣卫并不冲突,他们比以往那些招募的锦衣卫更加充满理想。    不管厂卫过去如何,他们这一批进去,定然是要为匡扶正义而努力的。    而他们也正是嘉靖最需要的人,有理想,是他亲手提拔,他登基之初被剪掉厂卫,并不是说他不想要厂卫,而是时局不允许,如今,却是可以了。    有这八百人为骨干后,瞬间就扩充了起来。    锦衣卫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    属于徐家的那些家丁则被安插进了九边,借助魏国公府的影响力,嘉靖也开始在九边布局,所以徐丁早早就赶赴大同了,他们这次南下只有王家的护卫和两百名随行的江湖义士。    一共近六百人,分作八艘船南下。    那些战舰嘉靖没有提,是默许给王家了,王家自然将战舰和火炮都布置到了鄱阳湖,虽然夺岛之战已经过去,但实力增强,下一次的夺岛之战王家就很受人瞩目了。    南下不比北上。    他们没有登闻鼓要运输,也没有必须要去的目的地,南京这时候也没办法调动大军,所以路上很安稳,并没有出什么意外。    在应天的时候,与江湖义士们告别,王家的护卫也散去许多,最终只有一艘商船继续南下,宛如他们曾经出发时一样。    历经28天,船队终于抵达贵溪。    出发时春光潋滟,回家时已经是七月流火了。    且做分别之时。    在贵溪码头,张执象朝王源之长身一礼,由衷的感谢道:“一路上若非王叔照拂,这次北上根本无法成行,许多事情未能展开,怕是就要打止。”    “陛下对王家的赏赐,是王家于国的功绩。”    “我们私下之间,安平如今尚幼,身无长物以报,路上写了一本《世界物产略解》,还请王叔收下这份心意。”    王源之自然知道这本书的贵重之处。    他想了一下,还是收下了,说道:“那我且当聘礼收下了。”    “啊?”    “你小子送了定情信物给我女儿,不会要当没发生过吧?”    “我,我不知道梳子……”    王源之直接转身,挥了挥书说道:“定情信物送了,聘礼我也收了,十年后,等你来娶我女儿,别失约了。”    他直接上船了,不给张执象辩解的机会。    张执象有些尴尬的看向王绛阙,王绛阙并没有理会这件事,而是说道:“那本分析报告我看了,这十年我会做一些东西,大概陆续会有写信给你,你看完后记得回我。”    说罢,她轻轻朝张执象一福,便也上船了。    张执象看着他们父女离开,有些困扰的挠了挠头,雨水则笑道:“少爷出门,便订了一门亲事,等回了家,老爷指不定多高兴呢。”    “就知道贫你家少爷。”    张执象弹了雨水额头一下,将这些事都抛之脑后,欢快而大声的喊道:“回家咯!!”    他出去几个月,身高长了一些,但码头的工人们许多都认识他,纷纷打着招呼:“小天师回家了,小天师好啊。”    他也一一给乡亲们打招呼。    雇了两辆马车,他们便载着东西回家了。    日暮时分到家。    张符氏见到儿子,那是一个惊喜开心,抱着张执象就是一顿疼爱,热热闹闹的喜庆了一晚上,第二天张执象便上山。    玉皇殿。    看着背身站立的老天师,张执象踏入殿内,恭敬一礼,说道:“师兄,我回来了。”    “可有收获?”    “有,个人、国祚、文明,三者长生三位一体,既知文明源流,便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晓了文明的方向。我愿从此修长生,护我华夏万万年。”    “如此,可以修行矣。”    老天师含笑转身,他走到张执象面前,慈爱的抚摸着他的脑袋。    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