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2页)
李尧摔伤脑袋失忆后,在山上的庵中遇见一个带发修行的和尚,这和尚姿容昳丽,举止不俗,自称婚后被妻家以三个罪名逐出,无奈之下到庵中修行 一罪无子,成婚三年竟不能使妻得女 二罪不孝,不能日日问候妻母,扶养妻弟 三罪无德,不能亲自侍奉妻子衣食住行 李尧不以为然,几番追求,与其私通。 头疼欲裂。 李尧忍不住伸手摸向疼痛的地方,她的额角上裹了几层纱布,轻轻按压就能感受到未愈的伤口。 她轻嘶了一声,伤口处传来一阵痛感。 “官人,你醒了?”身侧传来一阵布料摩擦的声音,随即一只微冷的手将她的手握住。 李尧睁开眼,她躺在一张床上,眼前是帐顶上并蒂的花纹。 她微侧头,看向床边的少年。 甄文琴将她的手放在被子上,“伤口还没好,大夫说最好静养一段时日,官人现在头可还疼?” 这少年看着约摸十三四岁,容貌净丽,未施粉黛,只用一根玉白的簪子在耳侧将长发挽起,耳孔上穿了银针,衣衫也是淡藕色的,言语举止间不失关切,还仿佛与她是妻夫一般称呼。 但李尧看着他,却记不起他是谁来。 “官人?”甄文琴见她神色恍惚,不由叫了她一声。 李尧想不起来,也不过多纠结,与他说:“我现在有些记不清事了,只觉得头疼得很。” 闻言,甄文琴一怔,下意识将玉一样凉的手搭在她的额头上:“怎会如此?” “我叫大夫来给您看看。”甄文琴起身招来一个小厮,嘱咐他去医馆请大夫,另外将李尧醒来的消息通知府上他人。 他倒了杯茶水,递给李尧:“官人先喝口水吧,自从摔了头,您就没有清醒的时候,这几日就进了些粥水。” “我这是怎么摔的?” “前几日清明上山祭祖,登山时下着雨,山路湿滑,一时不察,您就摔下去了,磕到石子上,立马见了血,一连昏了许久。”说起当日事发,甄文琴手上不由抓住腰上系的玉环。 “……所幸官人醒了。” 见她喝了水,甄文琴接过茶杯,问:“官人现在还记得多少?” 李尧思索了一下:“家世姓名、姨母姊妹也都还记得,只是现在家中的人都不太记得。” “那官人可认得我?” 李尧自然摇头。 “我姓甄,名文琴,在府中行二。”甄文琴道。 “上有一位哥哥一齐服侍官人,他姓温,单名韵,他今早出去照看着家里的田铺了,晚些才回来。” “现在府中还有位六少爷,单名燕,您蜀中的姨母早年过身,他便在我们府中养着。” “燕儿。”李尧点头,“我还记得,他六岁就在府里。” 甄文琴略略一说,她便感觉往事都渐渐地浮现出来,只是还像蒙了层雾,看得见轮廓,却不真切。 就这样坐着闲谈了一会,甄文琴又端了碗粥来,“官人先吃点粥吧,大夫一会就来。” 李尧此时清醒得很,不用再喂,就自己端着碗喝,甄文琴拿起之前放在一边的针线接着做绣活。 坐了一会,便听见外面一阵说话声,一群人涌进院子里。 领头的是一个烟紫衣裳的男子,他走得快,身上戴的金银首饰碰得叮当作响,一下子扑到李尧床前。 “娘子!” 温韵听闻消息就急匆匆往府里赶,见到昏了几天的李尧好好的坐在床上吃东西,心下大喜,登时就哭了出来。 他鬓发梳成浓绿的一丛,发尾束在背后,头上插着几根簪子,垂下的流苏直扫到李尧的脖颈里。 看打扮和架势,这应该就是那温韵了。李尧微微皱眉,伸手揽住他,一只手紧紧扣着碗往外递,免得被他碰撒了。 她抬眼一扫,如今房里有甄文琴并几个小厮,都看着温韵与她,有撞见她眼神的,才低下头。 虽在房中,但实在是有失体面。李尧家教甚严,一时间已经有些不悦。 温韵栽在李尧怀里好一会。 李尧叹了口气,不欲当面斥责,拍拍他,“先起来吧。” “……娘子可算醒了,昏了这么多天,可急死我了。” 温韵撑起身子,仰头看她。 李尧才看仔细他的眉目。 他有一双猫儿眼,此时含着泪,两眼盈盈,一个小翘鼻头,也蹭上些泪,还有一张……说话不停的嘴。 “你的伤还疼不疼?身上有没有不舒服?”温韵摸摸她的脸,“你这几日就只吃了些粥水,现在想吃东西吗?我去叫厨房准备。” 李尧抓住他的手,“只是头还有点痛,并无大碍,我刚刚吃了粥。” “哎呀,你当时真是吓得我心都慌了,”温韵将她的手扯到他的胸口上,“地上都流了许多血,我拿帕子去擦,红了一片,我都怕你死在那,把我扔下,今后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温韵低头捏着帕子不住地擦泪,一旁甄文琴才找着时机插话,和他说了李尧失忆的事。 “怎么这样?”温韵一听,“要不要请些名医来看看?免得留下病根。” “我看官人举止如常,神智清醒,方才也记起一些事了,应该未伤及根本,”甄文琴道,“等大夫看过诊,好好静养一段,补气养血就好。” 温韵看向李尧,眼神请示,她便点头道:“就这样办吧。” 方才与甄文琴闲谈了一会,李尧也对府中的夫侍有所了解了。 李尧没有通房,府里正经的男主子就只有温氏和甄氏两个。 温韵是她的正室,乃商户子,家中是附近两省有名的民商,府里的田铺都由他经营,为人也健谈大方,是管家的好手。目前看,也颇为……缠人和爱娇。 甄文琴出身官家,十一岁时就进了门,如今也才十四,只比燕儿大一岁,年龄虽小,但观其行事,反而要比温韵端庄淑静得多。 李尧躺在床上,受着两人嘘寒问暖的侍奉。 等大夫登府,诊过脉后,也说李尧的伤好转许多,只需静养。 温韵一听,高兴起来,双手合十,抵在心口,“真是祖宗保佑,娘子平安无事。” 这时候李燕也回府了,他生母早逝,李尧既是jiejie又是母亲,她这几日昏迷不醒,李燕便特意去庵中拜佛求签,为李尧求个平安。 “jiejie醒了!”李燕面带喜色,提起裙摆,小跑到床前,“怪不得我今日得了个上上签。” “你去哪求签了?” “就在西街边的明定庵里。”李燕从怀里掏出一个绸布包着的小东西,“我还求了个平安符给jiejie。” 他展开绸布,里面是一个折成三角的黄符。甄文琴拿起来看了看,道:“这符要随身带着才好,正好我前些日子给官人绣了个荷包,就装在里面吧。” 甄文琴起身去侧房里找荷包,温韵便接过那平安符来看,瞟了一眼李燕,笑道:“我之前去过几次明定庵,却不知道师父们还会制这样的平安符。” “我也是为着jiejie,特意求师父做的。”李燕讪笑。 “师父宅心仁厚,”温韵转过来,猫眼笑得眯起来,勾着嘴角,和李尧说,“不如咱们捐些香油钱,给庵里添灯积福?也算是还愿。” 李尧翻看着这枚黄符,上面只是普通的祈福保平安的符咒,朱砂色暗红,三个角都压得平平整整,折痕清晰,可见用心,她随口答道:“你掌中馈,你拿主意就好。” 不一会,甄文琴找到荷包,递给李尧看。荷包上绣的是竹叶纹样,他的绣工不错,花样也用心,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