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学习生涯 (第1/1页)
我们常到学校球场打篮球,也常在那里观看球赛,为我们的“校青队”加油呐喊。球场边上椰子树下的青草地上,更是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唱游课时,老师领着我们来到青草地上唱歌玩游戏,玩藏手绢、玩瞎子m0象、老鹰抓小J,不过,那些都是小年级时的玩意儿,年级更高一些时,老师把游戏升级成:嘿!我-的火车马上开!那里开?北京开!嘿!我-的火车马上开!那里开?乌鲁木齐开……!连远在天边的乌鲁木齐都开过去了,就是没有人想过要往雅加达开,往万隆开,或往泗水开……,因为我们虽然身居印尼,JiNg神思想却活在中国。我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甚至解放战争的了解,多过对印尼的历史地理和战争的了解。 我们也曾在这树影婆娑的椰树底下唱过不少动听的儿童歌曲:《小熊旅行》,〈夏令营之歌〉,还有电影〈红孩子〉的主题曲。 那个时期,除了周末,身为学生的我们,入夜就得乖乖的呆在家里写作业,禁止夜出,更不准跑到电影院门口去转悠。一旦夜出被老师碰上,第二天就被叫到教务处去训话。 可是《红孩子》放演那天却是个例外,那个晚上,小朋友们都热热闹闹的跟着父母亲上电影院去,在戏院门口见到老师,也不但不必鬼鬼祟祟,躲躲藏藏。那个时候,整个电影院门口就像是学校广场,全是老师同学和家长。 中年级时,篮球场和草地成了我们的T育训练场所。T育课的陈老师烈日下带着我们在篮球场绕圈,到沙池里去跳高跳远。锻炼完毕,大家便满身大汗的围坐在草地上听陈老师讲笑话。 陈老师是先达人,讲的是我们称之为“先达国语”的方言。而“先达国语”和我们的“新邦国语”又是极其类似。所以当陈老师用这种类似桂林或云南方言,我们称之为地方国语的方言与我们交谈时,就让我们觉得倍感亲切。又因为他的先达“国语”和我们的新邦话在某些字词的使用或发音上有时会有些许偏差,因此每次陈老师说的”国语“被认为是荒腔走板的时候,我们便都笑得前仰後伏。 没有人知道为什麽先达和瓜拉新邦这个远离中国的小市镇会流行这种类似刘三姐电影里出现的“国语”,或许我们的先人多是从桂林或云南移民过来的?可是我们周围大多数人却都是闽南人,广东人,客家人,还有少量的海南人。却从来未曾见到过一个桂林人或云南人。 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唱游课就从草地上转移到课室里来,而且唱游课也变成了纯唱歌,只“唱“不”游”了。我们常常被郑老师关在课室里,对着歌谱勤练苦唱。 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我和meimei们也会掏出歌本子,一首接一首高声唱着从学校学来的歌曲: 指挥群山歌唱,命令白云退让 我们把困难踏在脚下,我们把彩虹当作桥梁………… 有一首歌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它的旋律和歌词都写得极其优美,那是一首描绘社会主义农村的歌曲–《故乡变了样》。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我就深深的着了迷,被它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和歌词中所描绘的景像深深x1引: 我复原回到了故乡,故乡全部变了样 万亩土地连起来,村连村来庄连着庄 我们亲Ai的故乡,到处是一片新气象。 麦穗迎风DaNYAn,远望像一片海浪 这是谁的庄稼,长得这样肥又壮? 是我们合作社员耕种,是大家集T的力量。 歌声随风飘荡,像天上白云飞翔 这是谁在歌唱,唱得这样嘹亮? 是我们合作社的小夥子,是农村美丽的姑娘。 “大家集T的力量”这句话深深鼓动着我的心,让我心里一直响往着集T生活的美好。觉得这是值得倾一生去追求的目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