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20)  (第3/3页)
出发,乘船从汴河往东南方向,然后入淮河,在淮河东部转运河入长江,第一站去扬州。    这个时代最舒服的交通方式便是内河的船运了,这点轻微的晃动,对于薛知景来说相当于没有。    很快,她们便行到扬州。    正是过年的假期,扬州富庶,繁华程度不亚于汴京城,所以热闹非凡,码头上都是一片繁忙景象,还得等候才能靠岸。    薛知景看着绵延在整片长江岸边的大小船只,还有又长又满的码头,码头后面更是有一大片三层的楼房,楼房前后有着大量的力夫在搬着货物进出。    突然像是模糊了年代,恍惚看见了现代社会繁忙的集装箱码头。    童富凑了过来,给薛知景说道,薛姑姑,码头后面是塌房,专门用来放货物的地方。从南边来的粮食、瓷器都可以放在这里,商人们直接交易,装船就走。还有从南洋与西洋过来的香料、药材也存储在这里,商人们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易,然后转运到京城、辽国或者走海运去新罗、倭国。    薛知景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大型的转口港。    在现代社会,有很多的资源缺乏型城市,往往依靠这么一个港口就能跃居在世界的经济前列。    薛知景她们没有跟当地的知府先预告身份,所以一直等到了午夜才轮到了他们靠岸下船。    元家邸店的伙计早赶了车来码头接他们,这一次薛知景带的人和东西更少了,永远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事情,所以这次她更多的要依靠皇后娘娘在元家的力量了。    元家有着开遍全国的邸店,也有着开遍全国的柜坊,一个是住人的宾馆,一个是储存银钱的类银行。北方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开得少人手也少,这一趟往南,都是大成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仅扬州城,就开着好几家邸店。    这一趟出来,皇后娘娘临时给了薛知景一个元家柜坊、邸店同掌柜的位置,她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在当地的柜坊支取一定的银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柜坊和邸店的人手。    不过这样的人手肯定不能过多,这些邸店和柜坊大部分时候还是要开门做生意的,招的掌柜和伙计都可丁可卯的。    但这个权限可以给    予薛知景极大的便利。    扬州城是个不夜城,马车行过大街的时候,还能见着有些大街热闹非凡,过年的气氛十足。薛知景更是见着一个巨大的三层牌楼,上面写着古怪的丽春院三个大字,灯火辉煌,传来浓烈的脂粉香气与丝竹音乐。    驾车的小伙计估计面对薛知景有些尴尬,干干地说着,这是,我们扬州城最大的青楼。    薛知景终于想起,为什么她看见丽春院三个字脑子里联想到什么了。    终于到了今晚要下榻的邸店了。    宽阔的广场,三层的牌楼,牌楼后是大型的停车场,此时已经停满了马车,停车场更远一点的地方是马厩,有马儿在那儿吃草休息。    停车场再往里,才是邸店的大门,青灰色的砖瓦墙,足足有三层楼高。    这个占地规模,顶级酒店无疑了。    几辆马车停到了邸店专用的内部停车位,掌柜的出来迎接。    薛知景与掌柜的寒暄了几句,便被迎入了天字号上房。    邸店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来标记房间的等级,住店的价格也不一样,扬州城这家最是豪华,天字号上房是一个单独的院子,正房朝南,宽阔明亮又干燥。    都赶得上她在宫里住的房间了。    掌柜的说,这院子一般是我们内部留着的,上面的掌柜们过来的时候居住,不对外。    生意很好吧,我看外面都停满了马车~薛知景随口问着。    1    扬州城来往的客商多,都是腰缠十万贯的主儿,我们这家邸店是扬州城最好的一家,自然是常年客满的,更是有长期租赁房间的客人,一出手就是一年的租金。    薛知景点了点头。    薛知景住正南的主屋,李婧和童富住在侧面的房间里。天色已晚,便不再多话,各自睡了。    第二天起得略晚,吃了伙计送过来的早餐,三人准备在城里先大致地逛一逛。    这一趟薛知景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理清楚大成王朝的茶叶种植及销售情况;二是探查面向海外诸国的市舶司的运行情况。    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时一刻能完成的,来的路上她一直在看朝廷那边的有关信息,准备实地考察的时候做做对比。    扬州城有着不同于汴京城的美景,首先街道没有汴京城那么整齐划一,处处都流露着江南城市的纤巧柔美,虽然体感略微阴冷,但到处仍是绿树成荫,冷冷的日光洒在穿城而过的溪流上,还是颇能让人感觉喜悦的。    几人步行在溪边街道的骑楼底下,像是这个时代悠闲的旅人一样。    不时还会去各种商铺里面买点东西,比如茶叶,比如糕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