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同人】今天少主被睡了吗?_第六章、完结:星星之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完结:星星之火 (第2/2页)



    有一天他走进书店,看见架子上摆着一沓名为《新青年》的杂志。老板殷勤地介绍道:“王先生,你看,这是北京现在最流行的杂志,哎呦,好看得不得了,才上架半天就卖了三十本了……”

    王耀也买了一本,一边走一边看。等走到家门口,他靠在门上把这本杂志看完,深吸一口气,先去找房东退了房,又去学校辞职,匆匆忙忙地奔赴北京。

    天色已然大黑,王耀走在寂寥的街道上,四周黑黢黢的,只有凄迷的月光和昏暗的街灯。

    这个时辰,如果是大宋,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夜市灯火万千,如星河流转,车水马龙,欢歌笑语,各种食物的香气四处飘散,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那时的东京汴梁,是整个世界最光明最热闹的城市,没有之一。

    现在呢?

    王耀走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就着街灯把看了十几遍的《新青年》又复习了一遍,尤其是那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逐字逐句地在口中回味。

    “同志,你怎么在这里看书?”奶声奶气的少年音问道。

    王耀一抬头,看见两个挺拔的青少年,面目相似,应是兄弟。

    “我刚到北京,天色太晚,索性明天再找住处。”

    “那怎么行?夜里冷,会冻病的。”少年关切道,“我叫乔年,这是我哥哥延年,我们对这一带比较熟,帮你找个住处吧。”

    “那就谢谢了。”王耀合上杂志,拎起包袱,“我叫王耀。”

    “你在看《新青年》?”哥哥延年问。

    “嗯,我就是看到了《新青年》才来的北京。”王耀点头。

    乔年咧开嘴笑道:“那你可来对了,北京,尤其是北大,现在可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外地来的学生也可以去借读。”

    “是吗?”王耀有些意动。

    “不过得需要介绍信才行。”乔年补充道。

    “那还是算了,我没有什么介绍信。”王耀叹气。

    乔年正要说什么,哥哥拉了拉他的衣角,阻止他开口。“我们兄弟俩也喜欢看《新青年》,不过这一期李大钊先生编的,专讲马克思主义,王兄看着觉得怎么样?”

    王耀:“我觉得很有道理,可以试试。”

    延年:“就这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耀歪头,“封建王朝走到了末路,民主共和也没什么用,还有什么道路一一尝试就是。合不合适总要试了才知道。”

    “说的也是。”延年露出赞同的笑容,他正在和同学们尝试工读互助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验证理论。“明天北大有一场辜教授的讲座,你要不要去听听看?”

    “不是要介绍信吗?”王耀疑惑。

    “明天我们给你送来。”延年送他到旅店门口,门口两个灯笼,欢迎着夜行的旅人。

    乔年笑道:“这家店是北大附近最便宜的,老板性子也和气,外来的学生不少都住在这儿。你身上有钱吗?”

    “有。”王耀微微笑道,“多谢你们。”

    “不用客气,大家都是学生,出门在外,要互相帮助嘛。”乔年活泼地摆摆手,兄弟俩一起离开。

    顶着一张“学生脸”,总是被人误认的王耀,只笑笑没有反驳。

    第二天一早,兄弟俩果然神采飞扬地来找他,塞给他一封介绍信,乔年笑嘻嘻:“这下放心了吧。”

    延年在门口催促:“快走吧,去迟了可就没座位了。”

    三人如风一般远去,刮进了北大的礼堂,因为来晚了,只能坐在最后一排,乔年拍拍胸口:“还好赶上了。”王耀坐在他们身边,环视一圈雪白的北大学生制服,入目皆是年轻焕发的面孔,生机勃勃,方兴未艾。

    辜鸿铭教授摆足了谱,才慢悠悠地走出来,以自己的辫子为噱头,开始讲述“中国人的精神”。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性格有很多弱点,但我们中国人,有一种其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温良!”

    “温良是一种力量……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当然,日本人也有礼貌,但我个人认为,日本人的礼貌是一种没有芳香的花儿。而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名贵的、芬芳的香水……”

    学生们本来不喜欢这位复古派的保皇党,但这次演讲结束,却掌声雷动,久久不息。辜鸿铭甚是欢喜,得意地抽了口水烟,拄着拐杖走下演讲台。

    王耀正要出门,被乔年拉着,说要介绍他给父亲认识。

    王耀这才知道推荐信就是兄弟俩的父亲写的,而对方也正是北大的文科学长以及《新青年》的创始人陈独秀先生。

    等老师和学生们渐渐散去,辜鸿铭与王耀的目光不期而遇。

    老人家大惊失色,拐杖嗒嗒地敲着地面,嘴唇颤抖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耀君,您怎么在这里?”

    延年和乔年尚有些茫然,陈独秀和蔡元培已经反应了过来,瞪大眼睛,倒抽一口凉气。

    王耀双手背在身后,无辜地眨着眼睛。

    这个秘密起先被瞒得死死的,王耀混在北大读书、听讲座,还重逢了来借读的润之,两人整日泡在图书馆谈天说地,偶尔和李大钊先生聊聊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这是王耀难得安逸的一小段时光,他默默地积蓄着力量,以期待有朝一日可以改天换地。

    三十年后,王耀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沐浴着灿烂温暖的阳光,笑容灿如玫瑰。

    星星之火,终已燎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