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画中无名 (第1/3页)
霁雨初晴入画图,笔锋无声动江湖。 谁人识我名与否,但求此身步自如。 一、朝暮如画?画师日课 霁川的早晨总是Sh润而喧闹,街头炊烟袅袅,巷口摊贩早早开张,一笼笼热气蒸出的包子香与豆浆气味,随风穿过青石街与河堤边的柳树。 墨染夕拎着画筒,穿过巷尾的拱门,照例来到画铺。 铺子不大,一半空间堆着纸墨与裱画的工具,另一半则摆了张矮桌与几张折椅。老掌柜花白胡子一抖,端着热茶坐在门边打盹。 她轻轻道了声早安,便熟练地洗笔、铺纸、磨墨,开始她每日的画师日课。 「今儿接了三单,一张诗配画,一张家堂祈福符,一张要画城南望月楼的招牌图。」老掌柜打开本子翻了翻,「你那笔快,来得巧。」 墨染夕点头,撩起衣袖,开始描画。一笔落下,笔意淡远如水、g线乾净俐落,老掌柜在一旁偷看两眼,暗自摇头:「这姑娘年纪轻轻,下笔倒是像活过一世人似的……」 她没说话,只是默默画着。 午间稍歇,她走出画铺在街角早摊吃了点东西。店家递来一碗咸豆花、一碟腌菜与几个小包子,她低头吃了一口豆花,然後表情稍微卡住。 「……这是咸的?」她喃喃。 一旁老板听见,笑着说:「当然是啊,霁川人哪有吃甜豆花的道理?」 她笑笑,没回嘴。汤匙轻拨着豆花,她心里默默补上一句:「……我们那儿加的是糖水、粉圆还有花生欸。」 她总是这样,不太会争辩,也不会抱怨,只是记录下来,偶尔画在角落的小画册里。那本画册,被她取名为《画外志》,专门记下那些「她不属於」却又不得不适应的生活细节。 下午,有邻近铺子的画师路过,顺口对掌柜说:「你新请那nV画师,笔不错啊,画得快也挺有味儿。」 另一人哼了一声:「快是快,味儿不见得正,这年头,笔画得新奇些倒成了能耐……」 「老林你嘴酸得很,自己不就想接那单招牌图没接到吗?」 墨染夕在铺内听得一清二楚,却不为所动。她只是继续画下一笔。 偶有客人来观画,也有人来问能不能订制画像,她多数不说话,只让掌柜去谈价,而後默默完成画作。她画得多,却从不落款,顶多在画角边画下小小一笔——那笔形如水波微澜,却无名号。 掌柜有一次问她:「你这样,江湖上怎知是你画的?」 她想了想,回:「知道的,就会记得。」 夜里,画铺关门,她回到借宿的醉墨居,一壶热水,一碗夜粥,坐在窗前翻阅今天画下的草图与备稿。 她画霁川街头的孩子学剑,也画撑伞而过的青衣nV子;画巷尾老犬打盹,也画云层破月时的街景——像在记录,又像在练习。 有时画纸边还留着她随手写下的字句: 「这边的葱油饼没放蛋,扣分。」 「斗笠不防风,回头得自己改良款式。」 「画师巷的纸好粗,下笔会飘,要改画法。」 这些画与字,没人看得懂,也没人知道她是谁。但对她来说,那就是她在这世界里,留下的一笔笔存在感。 她望着窗外的霁川灯火,轻声道: 「……江湖这麽大,我总能找到能容下这支笔的地方吧。」 二、市井百态?笔下藏风 霁川的清晨,总带着一点Sh润的木香。 墨染夕挑了个没接画的日子,披上斗篷、背起画筒,独自走出画师巷。她想看看这座城的「轮廓」,不只是墙垣与街道的形状,而是人的气息——这种东西,只有亲眼看、亲耳听,才能真正入笔。 走过桥头,江水尚未退cHa0,两岸船家正用长竿撑起货板。远处的渔妇在河畔清洗鱼篮,一边喊着价格:「新鲜的!今天清早捞的青鲈、白鲢——快来瞧!」 她在路边的小摊坐下,点了一碗热腾腾的鱼汤面。汤头浓郁,是霁川本地习惯用胡椒与姜煮的鲜辣口,入口带劲,她吃得快,额角也渗出些细汗。 「嗯……好吃是好吃,不过台湾人看到这种鱼汤大概会觉得太补了点吧。」她心中默念,嘴角微弯。 吃饱後,她沿着河边缓步写生。小贩叫卖、剑童演练、车马往来、市井吆喝,每一幕都像是老画卷中刚褪sE的笔迹,等着她重新补上sE彩。 她在随身的小册中记下一段: 「霁川晨市。桥边石道Sh滑,妇人提篮过河,孩童边走边学剑,一招一式气势十足,却不小心踢倒旁边的糖人摊……糖人倒地一脸懵,孩子吓哭,父亲怒吼,母亲道歉。最终,糖人笑着说:下次别踢歪就好。」 有时她用笔g几笔轮廓,有时只在心中记录下那一幕情感的重量——不是所有东西都得画下来,有些,只属於回忆。 她路过一间卖香料与中药的小铺,店主是个穿着素灰长衫的中年男人,正在教一个小徒弟分辨药材气味。她驻足片刻,那小徒弟忽然抬头看了她一眼,怯生生地问: 「jiejie,你的尾巴……会不会自己动啊?」 她一愣,随即压低斗篷一角,笑笑道:「会呀,但它今天不太高兴,早上被门夹了。」 小徒弟瞪大眼睛:「好酷……」 店主咳了一声,把孩子拉回去继续闻药。她没有多留,转身离去。没人尖叫、没人远离,这种小cHa曲像是悄悄落入水面的叶,涟漪很小,却真实存在。 途中她也经过一间私塾,窗边几个孩子正努力抄写古文,有个小胖子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纸上画小人,一画画成了画中画,还替人物写上名字「唐门一姐」、「圣火宗宗主的秘密恋人」。 夕在窗外偷看了两秒,忍住笑意,快步离开。 「……我以前也画过这种东西,还画了满满一本,後来差点被老师叫家长。」她暗自想,忽然觉得世界真的很奇妙——不论在哪个时代,小孩的调皮总是惊人地相似。 她的脚步不急不徐,走过市集、庙口、茶馆、酒肆,甚至还看到几个画师同行正在争论「哪一家铺的墨最好」。 「万象堂那支墨有云纹,寓意风起云涌——」 「P啦,还不是染上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