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交锋 (第1/2页)
照景又回想起,在江畔,他无意间听到的那句叹息,应该是念旧感怀之意居多。 以及,玉简上显示的,萧秉恒也通晓<幽暗之灵>的全部法术。 还有,那被隐藏起来的三类仙诀,怎么看也不是寻常的五行术法。 隐隐让人在意。 和此前施放<目极真视>所属的<真言之灵>一样,<幽暗之灵>也不属于五行中任意一类。 只有当自己感悟到,身边有已逝世亲人的灵魂时,才能达成修炼的条件。 因此,在修习五行外的仙诀时,以往看起来最容易的真气感悟,反而会成为意料之外最困难的地方。 起初,裴照景尝试练习最基础的<刺骨幽雾>这一招式时,也分外艰涩。 稍不注意,真气就开始逸散,根本没法运转周天,形成完整的招式。 直到裴照景回忆起幼时,他娘亲曾带他读过的: “幽暗昏惑处,无物以相之,不能至也。” 而后,裴照景四处搜索,凭借找寻到和双亲有重要联系的幽暗之器,最终才顺利练就了这一仙诀的全部招式。 忽而,萧秉恒又继续问道:“你师从何处?” 因为只能听到声音,难以准确判断对方是何表情,是何态度。 裴照景猜想,这话的意思,大概是想问<幽暗之灵>全部法术都是从何习得? 对方若无恶意,那么,告知信息来源就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对方若有恶意,真乃冲他而来,那么也和师从何处无关。 所以,对裴照景而言,这个问题,即使实话实说也无妨。 于是他便直接回道:“照景无门无派,没有师父。” “自幼时,由父母双亲教导;待及年长,大多从书上习得。” 他目前所学成的十之八九,都是从密室书简上学来的。 这也是裴照景年少无知的人生里,倒数第二后悔的事情。 在他涉世未深、懵懂无知的孩童时代,在他的记忆中: 爹爹通晓文韬武略,琴棋书画都无一不精。 娘亲曾言,没有比爹爹更加深明大义又谦逊有礼的人。 娘亲博古通今,五行算数也是手到擒来。 爹爹甚至说,娘亲慧心灵性,是天底下最通透的人了。 而让人这样仰慕敬佩的父母,却都称赞他有“惊世之才”。 彼时,裴照景还没能意识到,这四字是什么意思,又代表什么。 只被这独一无二的名头唬住。 心中暗喜,这特属于他一人的名号,是别人都没有的。 耀眼夺目极了。 就像小时候裴照景不明白,为什么他要取名叫“照景”一样。 明明一点也不霸气,为什么不叫“震天”、“惊雷”。 “照景”听起来没甚么威力,连一点儿气势都没有。 年幼时,他还为此羞恼了许久。 那时,他还不懂。 其实,“景照山川”四字,饱含着多少父母对他长大成人的期盼和热望。 其实,“惊世之才”四字,蕴藏着多少双亲对他的疼爱、鼓励和舐犊之情。 其实,只是因为他足够幸运,刚好是他,来继承了爹爹娘亲卓越的天赋而已。 那时,他都不懂。 只觉着,术法之理,于他而言,太过高深奥秘,学习起来艰深晦涩,不愿深入钻研。 他人虽聪明,举一反三也极快,但是却常常惫懒贪玩,不够专心。 他每天最喜欢的,莫过于静静伏于爹娘肩头,尽情听他们讲述天下的奇闻异事了。 修炼仙诀一途,裴照景对自己并无甚高要求,爹娘也觉得无伤大雅。 于是他愈加纵情率性,沉迷玩乐。 以致十岁时,家门生变,他却与苍龙在外嬉戏游玩。 一切追悔莫及。 还没等他听完天下仙诀起源派生之争;还没等他从爹娘那将五花八门都学个皮毛,他们就已经双双殒命。 思绪千回百转,念及此处,裴照景一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