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0章:见客 (第2/2页)
回自己屋子里洗漱,并且换了一身衣服。 李盛袭洗漱之後,就命人传膳。众人听闻李盛袭愿意见人,纷纷松了口气,又忙着想去求见。不过这回,他们又再一次被李盛袭赶走了。理由是不想被人打扰吃饭。 等到吃完饭後,李盛袭终於见客,她命人叫容治和雍王府的长史过来。 自宏兴帝Si後,从临熙快马加鞭过来的,除了有传旨的内侍,还有李珣府中的长史。很显然,这是李珣特意拍来递消息给她的。 二人一同进去。 此刻的李盛袭仍旧是军中打扮,但是却戴了孝,她眉宇垂垂,有几分疲惫萧索之态,却没了那份沉重。她的眼眸平静无b,一眼望去,不见分毫波澜,彷佛什麽也没发生过一般。 二人一同向李盛袭见了礼。 李盛袭抬了抬手,而後就看向雍王长史,开口问道:“京中局势如何?” 军中之事,暂时不急,总之那些将领是一个b一个稳妥的,暂时不需要她担心。而且,想必在她吃饭的时候,容治已经把她的想法战略告知了其余将领们。 他们一同打仗多时,想必也有一定默契,知道大概需要怎麽做。既然如此,就让他们先去准备,等到她和雍王长史聊完之後,在一同商议。 雍王长史所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见李盛袭发问,连忙向李盛袭道明一切。 宏兴帝的身子早就是亏空,但是为了维持王朝的稳定,为了让人看不出端倪,其实他一直都是勉力在维持自己的身T,免得叫人看出不对劲。 在此之前,没有人看出来宏兴帝的身T已经是强弩之末。因此,当宏兴帝病倒的时候,几乎是临近Si门。 所有人都觉得突然,唯独李珣。 当李盛袭离京後没多久,宏兴帝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所以当他听说这件事情之後,他没来得及悲痛,而是率先叫人把控住皇城g0ng门,处处戒严,禁止百姓出入,防止有人作乱。 而後就连忙宣朝臣入g0ng。 朝臣入g0ng见了宏兴帝最後一面,本想要宏兴帝下诏定议储君之事。 谁知道宏兴帝并不关心储君的人选,而是连忙下了两道圣旨,一道手谕,一道口谕。 一道加封李盛袭为宁王。一道嘱托李盛袭不要因为任何人而停下北征之路。 而後就一直呢喃北征二字,直至咽气。 李珣是皇长子,虽已残疾,但是此刻由他主事,也没人能说什麽。 李珣当即就开始安排皇父的丧仪。 但是黎王却打断了他的行动,黎王悲声劝道:“圣上殡天,我等无不悲痛。丧仪的确事大,但为千秋计,还是要先定下嗣君人选才是啊。” 李珣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他看向黎王,“黎王的意思是?” “先帝膝下唯有两子。” “本王已残,不敢肖想君位,况且圣上已然废去本王储君之位,改封雍王。皇位,自然轮不上本王。”李珣赶忙cHa话道。 他都那麽说,那麽理所当然的,就是代王李珩继位。 至於辅弼之臣却悬空。 因为宏兴帝Si前连储君都没有定下,谈什麽辅弼大臣大臣呢? 众人便开始商讨了起来,但是既然能参与到这场辅弼之臣抉择的人,都必定是有一定话语权的臣子。 例如如今已是几朝老臣的宗室之首黎王。 例如曾今是太子,如今仅十八岁就位列门下侍中之位先帝长子雍王李珣。 还有曾今的三公宰相。可唯独没有昔日里名望极盛的顾氏一族。在对顾氏的排挤上面,黎王和雍王都是同一战线的。 顾氏子弟当然可以入朝为官,但是要是再想像从前那般伸手到中央来,那就别做梦了。 这一场政权的交替,进行的十分顺利。 所以所谓辅弼大臣的人选,实际上也只是走一个过场。 但是辅政之臣,却隐隐分出了两派,其一,是由黎王所代表的一g老臣。 其二,则是由雍王为中心的昔日东g0ng集团。 这两派的背後,一个支持新帝,一个支持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盛袭。 不过这都是後话,就如今而言,两派党之争还不曾真正显露。并且双方现在还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稳定如今的朝局,以及筹办好宏兴帝的丧事。 最终,由众臣拟定,给宏兴帝上了“文”字为諡号,庙号世宗。 而後便是选定陵墓,以及停灵下葬之事。 再然後,就是今上登基,并在次年改号“明章”。 当然了,这都是後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