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宇 (第1/2页)
尽管周震来得晚,而且事先没有透露任何消息,也从未暗示他将与自己成为同事,宋琳还是很高兴。 自从在外国语学院面试之后,对方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句不经意的应和、点评,便让人知道他对朝鲜的了解十分深入,分析判断也非常准确,与一般的组织g部完全不同——达于心、练于行,简直就是情报官员的完美范本。 宋琳那时候就想,如果自己也能和他一样,穿上军装,活跃于秘密战线,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啊! 一整年的残酷训练,挤碎了幻想的泡沫,却支撑着人脚踏实地地站起来。 东亚各国地缘复杂、历史相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充满矛盾冲突,历来都是总参二部六局的工作重点。 其中,朝鲜以其独特的政治生态,成为整个区域里变数最大、不确定X最高的一个版块。 金正恩上台后,朝鲜国内的形式越发变幻莫测。出于安全考虑,东亚处工作完全陷入停摆状态。尽管中朝双方签订了政府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协定,却迟迟得不到落实。民间企业的先期投入无法收回,纷纷向地方政府反映情况,外交部、商务部的压力陡然增大。 交涉过程中,朝方表示,偷渡问题不解决,边境贸易的安全就无法保证。 相对于走私导致的资源流失,朝鲜政府显然更着恼于人口流动的不受控制。 周震很后悔,如果自己当初在平壤多坚持一段时间,手下的情报网或许就不会被一网打尽。哪怕对于朝鲜国内的偷渡集团稍有了解,也不至于让工作陷入如今的被动局面——被驱逐出境后,他已经无法再回朝鲜,更不可能与当初的线人们取得联系,整个六局的工作都因此受到了影响。 这也是宋琳能够顺利入职的另一个原因。 不出所料,东亚处处长对她的考核成绩非常满意,对于周震安排的第一次任务也没有反对。只是谨慎地就宋琳的出身背景提出怀疑,话没有说明,但意思很清楚。 “我有把握。”周震抬头挺x,变成立正的姿势站好,抬手敬了个军礼,目光中有不容辩驳的坚定,“她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即便真有风险,也准备了相应的牵制手段,请您放心。” 处长了解自己的得力g将,知道他既然敢这么说,就一定是有把握。大笔一挥,批准了两人赴丹东调查的申请。 除非后勤,总参二部的人员常年没有休假,接到命令随时开拔。从新兵营出来的路上,周震已经大致介绍过当前的状况,宋琳知道很快就会有所行动,心中早做好了准备。只是,接到顶头上司从办公室外打来的电话,她依然克制不住双手的微微颤抖,情绪也无法避免地产生波动——长久的坚持、地狱般的训练、历经考验的决心——从没有哪一刻,离梦想如此之近,与这个国家如此之亲密、休戚以共。 按照周震的要求,宋琳先行直飞日本。经由东京转机后,换成日本护照,化名“铃木庆子”。最终搭乘北海道航空的航班,抵达丹东浪头国际机场。 前来接机的,是周震与另一位东北大汉。此时的陆军少校早已换上一身暴发户行头,走一步颠两步,生怕别人看不见他脖子上亮闪闪的金链子。 宋琳在离二人半米远的地方站定,规规矩矩地鞠了个躬,用标准的日语问候道:“张先生好。” 周震——或者说商人张彬——连忙回礼:“欢迎你,铃木小姐。这位是民伟公司的总经理,于洪涛先生。” 尽管有理由相信东北大汉确实听不懂日语,两人的对话却严谨得滴水不漏,就像真的生意伙伴一样。于洪涛生X豪爽,丝毫不介意他们的对话,反而一把接过宋琳手中的行李,大咧咧地说:“小鬼子的规矩也忒多了点。张老弟,你告诉她,我们的货绝对没问题,今晚就有船出港。” “铃木小姐”眨巴眨巴眼睛,看向暴发户版的周震,却听对方用日语说道:“于先生和我都非常期待与铃木株式会社的合作,考察路线已经安排妥当,请您放心。” 宋琳这次的身份,是韩裔日本人,家在东京做海产品生意。经由“张彬”介绍,希望与丹东企业合作,长期从朝鲜进口海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