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北者_总参二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总参二部 (第1/2页)

    尽管皮肤白皙,宋琳长得却一点都不像朝鲜人。

    她的脸型长、轮廓清晰,鼻梁高挺、颧骨分明,散发着一GU少见的野X魅力。

    周震在中国驻朝大使馆任职多年,对于来自那个神秘国度的人,有一种说不清的感应。尽管这个nV孩穿着时尚,普通话清晰流利,只有胆怯而敏感的眼神,让他生出莫名的熟悉。

    问话刚出口,便见对方愣在原地,周震明白,自己又一次猜对了。

    不同于宋琳,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花了4年时间,就是为了学习朝鲜语。

    身为地方外语高中的考生,周震毕业时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稳妥地选择小语种,直接保送进入外语类大学;要么凭自己的实力参加高考,争取拿到好成绩。

    周家原是番禹大户,当年跑南洋时积攒下家产无数。1952年土改,周震的爷爷作为地主老财被枪毙,留下遗腹子,也就是周震的父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勉强靠乡邻救助维持生计。直到改革开放后,海外亲属与老家取得联系,开始断断续续地寄钱回来,周震的爸爸这才攒够老婆本,摆脱了老光棍的命运。

    儿子出生时,周家已然成为番禹政协的侨胞代表,做起了进出口生意,家庭环境今非昔b。然而,海外汇款始终没有中断,有时多、有时少,却都强调是用来抚养周氏子嗣的。

    按照周震NN的话讲,他们是周家留下的一条根,在祠堂里都能挤进前两排。更何况还为维护祖业Si过人,叔伯爷爷当然不能忘记。

    周震自幼便有几分小聪明。他承袭了父亲的高大身材和母亲的明眸善睐,在学习上从未多花半分心思,却总能取得b别人好的成绩。

    1996年考入广州外国语学校,有鉴于该校的高考保送政策宽松,他被视作半只脚迈进了大学校门。全家为此弹冠相庆,甚至拍电报告诉远在槟城的族人。

    之后三年住校生活,周震和他的广州同学一起,吃喝玩乐、胡天胡地,青春生活好不肆意。直到高考临近,沉下心来做了几套模拟题,方才意识到:这次再想凭小聪明蒙混过关,怕是不行了。

    北外来招人的时候,优秀生源已经被挑得所剩无几,周震明白这是自己最好的机会。

    他先是主动承担接待任务,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招生老师嘘寒问暖、为他们端茶送水;继而发动群众,在同学中广泛散布关于北外的谣言,间接劝说大家退出竞争;最后,再亲手呈上志愿申请,但求负责人网开一面,给成绩不达标的自己一个机会参加面试。

    对于常年负责招生的老师来说,小男孩的这些伎俩根本上不得台面。只是他上蹿下跳,忙活得不亦乐乎,看在眼里倒也着实有趣。

    “你就这么想读我们学校的……老挝语?”招生老师扶了扶眼镜。

    周震m0不清对方的想法,却也不敢贸然作答,只好耷拉着脑袋说出实话:“我就是挑了个最不可能有人报名的专业。”

    “小伙子,”招生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有些事情必须讲规则。你脑袋这么灵光,即便考不上大学,日后也一定能出人头地。”

    听到这话,男孩眼睛瞪得b铜铃还大:“唔系啊嘛。”

    见对方听不懂,周震这才苦着脸解释,自己这三年完全没有好好念书,如果考不上大学,回去不仅会被爸爸打断腿,更会让远在南洋的叔伯爷爷们失望:“家族荣誉,您知道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寄了那么多钱回来,就指望我能出人头地。现在如果连书都没得念,老人家恐怕……”

    招生老师低头翻了翻他的简历,看看政治面貌和家庭背景,嘴角g起一抹神秘的笑意:“如果你一定要读我们学校,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

    那是周震第一次听说“总参二部”这个单位。

    国防生是大学生里的后备军官。外语学校的国防生毕业后,一般会直接参加情报工作。从签订委培协议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人生就再也没有了选择。

    周父周母都是普通人,听说有书可以念,还保证日后的工作,自是喜不自禁,双手双脚同意。周震被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冲昏了头脑,根本没考虑什么个人追求、兴趣Ai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