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民国花魁事记(轻,非1v1) (第4/4页)
,轻轻吹气。 她因耳朵的痒意回过神来,笑着捏他的脸。 “别闹了,和我说说?” “你觉得,齐岳在对你好处多,还是他不在好处多?” “你说那位?若他在,我的生意便能安定些。不过我主观上不想他活着就是了。” “你们商人,还真是矛盾啊。” 白芨被她的话激得有些无名的烦躁,他摩挲着她的头发,“怎么想起要问这个?” 青兰翻身起来,“白芨,你想问我喜不喜欢你,是不是?” “青兰……”白芨不曾想到青兰的话题,会转到主动提起这个。 “你是个良人。可惜,我的心已经丢了,”她直视着他的眼睛,又好像透着他看向不知何处的远方,“我没有什么爱人的能力。” 2 “青兰……” “你的眼睛真的很好看,看着我的时候,像是有光一样。” “你喜欢,我便天天让你来看好不好?”齐岳不愿再管她的话到底是否真心,只想信她,顺着她的意。 “好。” 青兰笑着,又好像没在真心笑着。 白芨看着她,她的身影模模糊糊的,仿佛隔了一层纱。在纱的后面,她愈发好看了,让白芨移不开眼来。 “齐岳。”青兰坐在齐岳府邸的会客室里,看着他笑着走过来。 “怎么想起来找我了?” “想来看你。” “说吧,想要什么?”齐岳笑着揽她在怀里。 2 “我们成婚吧。” 齐岳的神情变得严肃而有些颤抖了:“你说真的么?” “我把自己赎出来了,不想再在那楼里待着了,”她退开他的怀抱,轻盈地转了一圈,最近常穿的百褶裙随风扬起:“不知齐先生愿意不愿意收留我?” 齐岳接过她手里的卖身契,纸张已经有些发黄,薄得一碾即碎,但却是这东西锢了她十年。 “青兰……你……终究回到了我身边么?”齐岳一时间有些感慨与不敢置信。 “担心是梦?”青兰笑着掐了下他的胳膊。 “真的好像梦一样,”齐岳抚着她的脸,“我们明天就成婚,好不好?” 青兰摇头:“不用那么着急,我也不知道宴会上怎么说话。” “那可以先筹办几日,你觉得差不多了,择吉日再宴宾客,不着急。”齐岳恨不得事事依着她,生怕她一个不小心就跑走了。 “嗯。”青兰坐在他怀里,拿起他的茶杯,一口一口地喝。 2 齐岳笑着看她,吩咐人拿些糕点过来。 当晚,两人宿在一起,一番温存,两人正睡得熟时。 温和的光与暖意窸窸窣窣地爬上人的眼皮,逼得齐岳睁开眼来。 一股烟钻进门缝,逼得他坐起身,呛得咳嗽起来。 这一呛,他彻底清醒了。 四周被火光包围。 为什么没有仆从的叫喊?都去哪里了? 他想起,自己最近正在慢慢将势力转出虞城,留在宅邸的净是些乌合之众,而这个寝屋又特地加厚了墙。 他猛地掀开被子。青兰从熟睡的模样中悠悠转醒。 齐岳瞧着她毫无惊讶之意地从床上起来,心已凉了半截。 2 “走水了。” 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猛地攥住她的手腕:“这是你做的?” 青兰轻轻点点头。她的面上并没什么笑意,反倒笼罩着忧伤。 齐岳怒极之下,一巴掌扇过去,力势逼得青兰跌坐在地上。 “等出去了再收拾你。” 他探了一遍,发现火势从四周席卷而来,严密地包裹着书房,并没留什么明显薄弱的空隙。纵火的人怕是环绕着书房浇的油。 他索性一脚踹开正门。本就摇摇欲坠的房屋几乎要倾覆下来,咆哮的求救声仿佛破开了口子,钻进了他的耳朵。 他抬脚就要往前冲的那一瞬,转身瞥了一眼青兰。 她仿佛对将要倾覆的房屋无动于衷一般,依旧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要跟上来的意思。 2 他骂了一声,回身扯起她,往门外跑。 “齐岳。” 漫天的火海中,他觉得后背猛然一凉。 随后,后胸骤然的痛意扑来,将他冲垮。 等到他回神过来的时候,已经倒在青兰的怀里。 青兰的手里拿着一支染血的簪子,还是齐岳赠给她的。鲜红的血溅在青翠的碧玉上,煞是好看。 他皱着眉,闭上眼。这一刻仿佛几天一样漫长。 “齐岳。”青兰又唤了一声。 “不要碰我。” 青兰轻轻将他放下,退开小半步,又蹲下来。 2 “滚。”他骂。 青兰却不动了。 “你想看着我死透不成?” 青兰摇头,又点头。 惹得他气又想笑,喉头却一股甜腥冒出来。 “你想死,也别死这里。” 青兰点头道:“放心,不会污了你的黄泉路的。” 齐岳嘴唇翕动,最终还是没说出什么。 他从青兰的手中拿过发簪,握着它。 在火光之中,玉石的触感冰凉。 30页 他的手慢慢垂下来,张开。发簪从那松开的拳头里滑下。 火一寸寸逼近,舔舐着他身边青翠的簪子。 他的衣服燃了起来,连带着他的身子,渐渐看不出他原本的模样。 青兰不知何时也已不见了,只那玉簪仍毫发无损地卧在地上。 簪上的血迹被火舌舔尽,它的通身变得极干净了,像是在水里洗过一样。 白芨没再见过青兰。 齐岳死了之后,虞城一时无主,局势动荡起来。 他变卖了虞城的厂子,到了上海去。 正在他四处寻觅商机无果的时候,他想到,自己在外资与军阀手底下讨生活,除却能赚到些时刻会贬值的钱,还能做什么呢。 他干脆将钱换了粮食散出去,在与昔日同窗叙了几次旧之后,加入了革命党。 3 至于青兰,她也跟着黎溪来了上海。 上海的人这么多,白芨又忙起来,别说碰到青兰了,甚至都没怎么听过黎溪那个组织的消息。又过了几个月,白芨有心问起时,有人叹道,那组织解散了。 再听说时已是几年后,说是她要从国外求学回来。 学子海归的消息算不上什么稀奇,只是青兰连带归国的信寄来的文章发到了《申报》上,引起了几波涟漪。 白芨听闻这个消息,一时有些恍惚。 她依然用着青兰的名字。 只是,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也许,再也不会去打听了。 至于虞城那最大的青楼,一如既往的开着,今儿仍是客满为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