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年:我的商业帝国从校园开始起步_第二十四章:手持人脉与资本:布置未来的两步棋(下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手持人脉与资本:布置未来的两步棋(下篇) (第3/4页)

,让每个人提意见,最後一起定方案。“要让他们知道,GU份不是我''''施舍''''的,是他们应得的,只是等项目稳了再落地,对大家都好。”

    三、推动「双公司」落地:用一凡资金搭框架,团队专注业务

    明确了出资和GU权的“先後顺序”,一凡加快了谘询公司和投资公司的筹备节奏,所有资金均从他个人账户支出,不让团队C心“钱从哪里来、怎麽花”:

    顾问公司:拿出500万新台币,租下学校附近20平米的共享工作室,买了3台办公电脑,注册“高雄校园科技谘询有限公司”——法人暂时写一凡,业务由林萱牵头,帮台南应用科大做“校园生活平台”,张学长负责技术支持,阿凯对接高校资源;

    投资公司:拿出2000万新台币作为初始资金,注册“千禧天使投资有限公司”,先存进银行做短期理财,等m0透杜奕瑾、简志宇的资金需求後再出手——投资决策暂时由一凡单独负责,团队只需要帮着收集项目进展b如PTT的用户增长、无名小站的功能迭代。

    「你们不用管钱的事,只管把事做好。」一凡在团队会上强调,“谘询公司谈项目,林萱直接跟我报预算;投资公司要跟进哪个项目,阿凯把信息整理好给我就行——资金我来调配,不用你们担风险。”

    张学长听了这话,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一直让你出钱,我们都有点过意不去。」一凡拍了拍他的肩:「现在是一起搭台的时候,等台子搭稳了,咱们再一起分果子——现在说这些还早,先把谘询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