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姚方 (第1/2页)
崔琰一路直奔到安阳门外,却在不远处勒住了马。 姚方与自己亲随多年,圣人不会无端派人提走。若自己此时去见圣人,似乎有些着急,显得唐突冒失。可若不是不闻不问,却也显得过于造作。思虑半晌,崔琰翻身下了马,漫步踱了过来。 那门郎见是自家长官,忙躬身行了礼,又替他将马牵去一旁栓了。 “这马今日似乎有些疲累,像是昨日奔波了。帮忙喂一口,我进去给圣人请了安便回。” “殿下,此时进宫,是否太过急躁?” “为何?”崔琰道。 那人却惊呼:“出这么大事,您应当避讳才是啊。怎么还敢觐见?哎呦!您不成您还不知道?” 崔琰果然不知,反问他。“哦?是出了何事?” 那人四下打量几眼,附耳悄声与他说了。崔琰时而皱眉时而嗔目,神色上紧张不少,又想多问几句,那人却实在不知了,左思右想之下,也只好埋头进了宫。 政德殿上,姚方被人反捆着跪在地上,大理寺卿薛刚与韩将军列在两侧,等候圣人问话。直至两人站的有些疲了,圣人方懒懒的从暖塌上下来。 “姚方。” 姚方慌忙叩首。 “圣人。” “你可知罪?” 姚方抬头举目,虽未正视圣人,但目光坚定全然不惧。 “姚方恪尽职守,不知何罪,还请圣人明鉴。” “恪尽职守。”圣人点着头,缓缓又问。 “之前在崇文门值守的那四人,你可认识?” “宫中各门门郎巡检臣都认识,这是臣职责所在。不敢不识。” “好。孤再问你。你可知道,他们每日值守几时,每年的饷银是多少?” 姚方愣了愣,回到。 “每班门郎每日值守四个时辰。至于饷银,历来都是按律发饷,或年或节增补数文,或假或罚减少数文,故所得大致十四两现银。” 圣人点点头,笑着又问。 “那赵鹏他们四人呢?” 姚方瞥了一眼韩登,见他神色低迷不敢抬头,才忽地明白过来,叩首在地高呼。 “陛下容禀。赵鹏四人多领饷银,是我擅自做主目无律条。但事出有因,还请陛下抚恤。” 圣人挥了挥手,打断了他,又叫人解开背缚的手,面带微笑道。 “饷银的事情,原是好意,孤都听说了,而且各部衙门也有账目可查,今日就不问了。问多了,反倒显得孤不近人情,寒了将士的心。今日我只问你,你与赵鹏,可有私交?” 姚方松了双手,叩首又谢了圣恩。 “陛下,臣平日皇城内外巡检,需要时时点卯,从来不敢懈怠。平日与诸人都是公差往来,并无闲暇私交。我与赵鹏几人也只是轮班时见一面罢了。” “他们四人曾与你和齐王一同北上御敌,你难道不记得?” “北拒时大军数万人,臣实在不记得太多。只记得当时几个百夫长,如今都在各处衙门任职。” “赵鹏,有一妻子和幼子,你知道吗?” “这...臣只知道他有一姘头。数年前,臣途径崇文门外,见值守的四人少了一人,便问了韩将军。韩将军说赵鹏似是回乡娶妻,前日吃了大酒,这才晚了半刻。但至于他家中幼子,却不曾听说。” 圣人望着韩登,韩登赶紧抱拳称是,圣人又问姚方。 “那你可曾见过她?” “臣与赵鹏并无私交,所以他未曾邀请我去喝喜酒。故而并不认识赵鹏之妻。” 圣人面色阴沉。 “当真不认识?” “圣人明鉴。微臣确实不认识赵鹏家人。” “把人带上来。“圣人一挥手,却道“你不认识她,她却怎么认识你呢?” 话音刚落,两个银甲骁卫从殿外押着一个农妇进来,那农妇,每日耕田劳作,如何见过这些大官,更不要说入宫面圣,先前被圣人问话时已是面色煞白,抖如糠筛,如今在殿外等了半晌,方静了许多。 赵吉从一旁进来,躬身道。 “陛下。齐王殿下正在殿外跪候听宣。” 圣人似乎是在等他,点点头便宣了。 崔琰进了宫,先去了大理寺,后又去了刑部,诸同僚都说此事来的突然,只知道是薛刚与韩登领的圣诏来的,其他的一概不知。或是三缄其口或是讳莫如深,但此二人同值,恐于十六字案大有干系,崔琰不敢怠慢,这才匆匆忙忙直奔过来。 “崔琰见过父皇。” 圣人轻阖着眼皮,微微睁了半分,未曾示意他起身。 “齐王来的正好。一起听听吧。” “父皇。姚方是臣亲随,是臣有不冶之责。但不知姚方所犯何罪,还请圣人明鉴。” 圣人摆了摆手,指着那农妇和姚方。 “薛卿,你们问吧。孤刚已经问过了,在一旁听着就行。” 薛刚与韩登面面相觑,似乎有些担忧,但圣命在上不得不从,便躬了躬身谢了圣恩,站立那农妇面前问话,身旁便是文书笔录伺候。 “秦娥,前日公堂上问你,你承认自己是赵鹏之妻,其余各事都有卷宗在录,你可曾记得?” 那民妇或是仍处在丧夫之痛之中,显然未缓过神色,但看她面容陈静阴冷,眼神如死人般昏沉无光冰冷呆板,已然绝望,转眼又看着崔琰,冷冷的面孔,俯身叩拜。 &...“您就是齐王殿下吧?民妇替他谢谢殿下。” 崔琰见她说自己是赵鹏之妻,心中亦有些同情,便伸手扶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