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97 制衡之道 (二合一) (第2/2页)
炼制而成,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定然是有用的。” “至於身T微恙,可能是最近陛下C劳过多,心神有些疲乏。如今北境安定,南疆捷报频传,沈阁老又班师回朝,陛下可以放宽心好好修养一段时日。” 兴安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丹药放在御案上,然後走到景泰帝朱祁钰的身後,帮他轻轻锤起了肩膀。 简单的一段对话,就能看出来成敬跟兴安的区别,一个像是谋士会帮助朱祁钰排忧解难,另外一个更多是讨好劝慰。 其实认真说起来,兴安并不是朱祁钰当年王府潜邸的老人,他早在正统元年就进入了司礼监,备受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十几年,历史上面哪怕得到了景泰帝朱祁钰的重用,忠诚度上依旧有着很大的疑问。 原因在於历史上夺门之变发生後,明英宗朱祁镇大肆清算景泰朝的旧臣,诸如王诚、舒良、张永等太监全部诛杀,兴安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官之首却没一点事情。 以至於逝世後,朱祁镇还按照兴安遗愿,为他进行了塔葬安排勳贵出席葬礼,还找人写了一篇极尽赞美的墓志铭。 复辟後的朱祁镇可不是什麽大度之人,说句心理产生病态扭曲都不为过,偏偏放过了一个投靠朱祁钰还位列内官之首的兴安,从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当然真相如何,随着时间的过去将永远成谜。 不过如今朱祁钰会信任兴安,在於土木堡之变後,他力撑于谦反对南迁,算是为後续新帝登基打下了基础。另外在皇太后孙氏,犹豫到底是该命襄王朱瞻墡入京,还是让郕王朱祁钰继承大统的关键时期。 兴安用了“嫡母”一词暗喻孙太后,让她最终下定了决心。 这点就类似於唐朝武则天时期,是该让李氏子孙继位,还是让武氏子侄延续大周政权。狄仁杰简单的一句“立武,未常闻帝供姑姑之灵位於太庙矣”,答案自然呼之yu出。 襄王登基为帝,孙氏只能是个皇嫂,郕王登基为帝,孙氏就是正g0ng皇太后,地位权势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可以说兴安的这句暗喻,为他在景泰帝朱祁钰这里投下了“原始GU”,不过真正能继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得到重用关键点还在易储上面。 按照礼法,明英宗朱祁镇是君,景泰帝朱祁钰是臣,哪怕对方发起了夺门之变,依旧无法昭告天下定义为谋逆,赐Si也只能暗地里进行,明面上为暴毙病逝。 三年来,景泰帝朱祁钰一步步在朝廷提拔新贵大臣,甚至跳过廷推带来的限制,不惜弄出太监援引入阁的SaOC作,创造了明朝历史上着名的“监阁合流”。 後世也正是靠着这个开端,出现了更为着名的“监阁共理”制度。 但哪怕如此,朝中守旧文官集团的力量,依旧阻碍易储计划实施。每当朱祁钰在朝议中旁敲侧击易储想法时,于谦、王直、胡濙等六部九卿重臣,纷纷沉默以对,消极对抗。 甚至示好拉拢的内阁首辅陈循等心腹,关键时刻也在装聋作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礼法传承。 这也就是为什麽,历史上景泰帝一个易储,足足谋划了五年,还闹出了贿赂朝廷大臣的笑话才成功,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换一个太子那麽简单,严重将动摇国本! 不过景泰帝朱祁钰同样在步步为营,靠着太监援引阁臣,目前内阁中王一宁、萧鎡为绝对心腹,勳戚方面忠国公石亨独当一面,六部中吏部尚书何文渊、吏部侍郎江渊,工部尚书石璞纷纷上位。 特别是吏部掌控着朝廷升迁人事权,只要源源不断安排忠诚於自己的官员任职,假以时日朱祁钰终将掌控朝堂。 官员势力的变化效果,彰显在最近几次朝议上,已经不需要朱祁钰自己去各种示意,新贵大臣们为了表忠诚,开始主动提及易储事宜。 特别何文渊的一句“父有天下传之子”,以及评价皇子朱见济“长子序在l先”的话语,简直说到了景泰帝朱祁钰的心坎上面。 不得不说文人还是厉害,太监在引经据典上拍马都b不过,“序在l先”四个字,帮助朱见济挽回了最大的法统劣势。 兄弟俩均为庶子升级为嫡子的情况下,按照法统传承当立嫡立长,朱见济年龄b朱见深要大一岁,算是明宣宗的长孙,就能当做易储的法统依据! 有了法统支撑,还得有人在朝议唱白脸红脸,才能更好拿捏反对的文官集团,兴安就是那个唱白脸的关键人物。 最近两次朝议,兴安面对文官集团的消极抵抗,不惜咆哮朝堂,怒斥群臣道:“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佥名,尚何迟疑之有?” 然後阁部心腹配合唱红脸,几番C作下来已经有了明显松动,如果不是景泰帝朱祁钰意识到自己身T撑不住,心态跟行事有些C之过急,其实不至於为了易储让曹吉祥、石亨等人做大,最终尾大不掉养成患。 “朕可没有修养的时间,易储之事一日未定,终究会留藏隐患。” “这次沈忆宸回京,朕打算利用他x1引宗亲藩王的视线,让这帮亲王们没功夫再联合起来反对易储,这样仅需对付朝廷的六部九卿,应该可以尘埃落定了。” 说完这句话後,朱祁钰深深的长吁一口气,宗亲藩王这堵南墙,沈忆宸没回朝之前无人敢撞,也只有此子才有这个胆量跟魄力,去拿宗室俸禄开刀。 断了他拥护皇兄嫡子,以及迎立外藩的可能X,日後就算自己有个什麽三长两短,沈忆宸也可以成为托孤大臣,保皇儿朱见济朝局稳定,社稷安宁! 可以说朱祁钰各种制衡沈忆宸,并不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势,相反是为了给他更大的权势,不至於成为权臣养虎为患。谁是阿谀奉承之辈,谁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皇帝又岂能完全不知? 但矛盾点在於,能力越强的臣子,同样对於皇权的威胁越大。如何善用这类治世之能臣,不让他变成乱世之枭雄,才是一名合格帝王需要达到的标准。 朱祁钰很多时候,同样在小心翼翼的把控着那根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