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1 皇帝任务(二合一) (第2/3页)
好。这种东西无关乎对错,只在於立场不同,无非就是看谁会成为那个牺牲者。 “沈佥宪客气,鄙人其实心中有一事不明,还请沈佥宪赐教。” “成公公请讲。” “沈佥宪治水花费甚大,日後若是执掌朝政,何以为继?” 成敬心中很明白,沈忆宸完成治水立下不世之功後,仕途青云之路无法阻挡。以他的年纪不出意外,必然会入阁拜相掌控朝野。 治水之事完成的很漂亮,可这种花钱方式在成敬看来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有点饮鸩止渴的味道。 毕竟日後掌控朝野,考量的就不是一省一地,而是整个大明全局,还能这般肆无忌惮的侵占关税盐税花钱吗? 按理来说,这种隐忧不该由成敬这种宦官考虑,可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的过去,让他如同文人一般担忧家国天下。 治大国如烹小鲜,沈忆宸这种激进的行事风格,执掌大明真的好吗? 如果不行的话,那河工勘验的结果,就将决定沈忆宸的功劳仕途,成敬不想放个狂徒日後祸害朝野。 钱这个方面的问题,算是说到沈忆宸的心坎上了,他来到山东後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天天想的就是如何Ga0钱! “成公公,财政收入多少说穿了,就在於开源节流四字上。以往大明朝廷花钱思路,大多是放在了节流上,很少从开源去解决问题。” “在下治水确实相b较以往花费巨大,可山东地界今年关税、商税,完全能支持治水开销,甚至是绰绰有余。等回到张秋镇驻地,成公公一看账本便知。” 沈忆宸之前确实很缺钱,甚至是不惜各种敲竹杠,打空头支票。 可是随着张秋镇重建起来,山东境内各路关卡被打通,吏政被运军掌控後整顿了一遍,各种税收收入b之前翻了五倍不止! 这里面除了商业发展带来的税收增多外,更多是整顿吏政後,贪W被严厉打击,钱能从地方收上来了。 另外就是明朝开国以来,士农工商的排序确实严重打压了商人地位,同样也少收了许多商税,重担全压在了农民身上。 沈忆宸按照後世的标准,对商业成品直接徵收百分之十的“增值税”。别看税率b明朝以往提高了许多,可是免除了关卡吃拿卡要,以及大幅度提高商业通行效率後,商人们反倒b以前赚的更多。 历史已经证明,疯狂从农民身上压榨农业税,只会导致王朝末路。相反大力发展工商业,促进商品资金流通,收到的税额远胜之前十倍百倍。 当然,收到钱後沈忆宸也不是个人独享,他给接管的钞关盐场官员们,同样开出了双饷实发的俸禄,就当作是“养廉银”了。 这也就是为什麽,沈忆宸在山东境内看似“胡作非为”,後续弹劾奏章反倒是b之前少了许多。就在於各方都拿到了好处,有钱大家一起赚,自然就没那麽多的不满。 听完沈忆宸的解释,成敬有些似懂非懂,不过对方敢於拿账本给自己看,证明有着十足的底气。 是非虚实,到时候一看便知。 沿着河堤走了许久,瓢泼大雨逐渐停了下来,远方天空中出现了一抹明亮sE,久违的yAn光即将要出来。 “成公公真乃福星,yAn谷县接连数日大雨,今日却罕见要放晴了。” 沈忆宸适时恭维了一句,出镇山东日久,朝廷中枢练就的拍马P功夫,还是没有太过生疏…… 可是听完沈忆宸话语後,成敬脸上却出现了一抹深意笑容说道:“沈佥宪,鄙人可是领着成为你灾星任务前来的。” “成公公说笑了,怎会成为灾星。” 沈忆宸还以为成敬在打趣,早在两年之前双方印像就良好,今日也称得上是交谈甚欢,还能有什麽解不开的结? “王公公可是着重嘱咐鄙人,河工勘验结果要评为下等。” 王公公这三字出来,沈忆宸就知道成敬没有说笑。 沈忆宸开始还好奇,以王振睚眦必报的X格,河工勘验这种大事怎麽不派自己人过来刁难。 现在看来,出使太监虽然不是王振的人,但要做的事还是那个事,总之不会让自己轻松通过河工勘验。 “那成公公打算如何做?” 既然成敬公开说出来,就意味着他大概率不会按照王振的吩咐行事。 沈忆宸猜测,对方是在待价而沽,等待自己报出价码。 “如实勘验。” 说罢,成敬望着沈忆宸深意的笑了笑,彷佛看穿了对方的心思,然後转身离去。 成敬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sE彩,他与王振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经历过起起伏伏後,并没有被野心所吞噬,更没想着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身为郕王一脉的人,只要明英宗朱祁镇还在任上,他内官品级已达上限。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这种职位,是不可能轮到成敬上位。 既然没有什麽好追求的,古人云无yu则刚,成敬压根就没把王振的吩咐放在心上,更没想着从沈忆宸这里得到什麽好处。 如实勘验河工,就是对得起天子,对得起万民,对得起自己良心。 望着成敬的背影远去,沈忆宸颇有些唏嘘,自己在王振的“薰陶”下,某种意义上忘记了当初的评判标准。 那就是宦官不一定都是坏人,文臣也不都是什麽好人,成敬就是当朝宦官的异类。 一前一後返回张秋镇,看到沈忆宸与平常民居无异的“官宅”,成敬算是彻底的相信他没有任何贪墨渎职。 与此同时沈忆宸践行着自己承诺,到了驻地後就命人把河工账本拿了过来,交与成敬查验。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从当初与山东布政司官员g心斗角开始,沈忆宸就着重注意账本记录。 一笔一账,一分一毫,俱可查证! 得到账本後,成敬也没有客气,立马带着随从们连夜开始审核。 这就是明英宗派成敬河工查验的原因,一般的太监学识水平,哪怕经过内书堂的教导,也不过粗识几个大字,想要看懂账本都不容易,更别说是查账了。 接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