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3 钞关地产(二合一) (第2/2页)
洪英,就只剩下沈忆宸。 洪英这个软骨头,张秋镇遇袭都不敢禀告朝廷,更别论去得罪鲁王。相反沈忆宸年少轻狂,天不怕地不怕,不管有没有可能都得去试探下他的口风。 一旦察觉出问题不对,就得跟鲁王商议後手准备了。 另外一边的沈忆宸,并不知道张骥如此迅速,就把怀疑目标放在自己身上。他此刻正在破败的张秋镇临时驻地,接待从扬州过来的大盐商。 “草民扬州人士汪志道,拜见佥宪大老爷!” 汪志道是江淮地区数一数二的大盐商,运河上民间运粮船,有三成是属於汪氏家族,可谓富甲一方。 他本人身上其实还有着生员功名,不过这个功名是靠着银钱买来的,面对沈忆宸这种位高权重的绯袍大员,商人身份自然不敢冒认士大夫功名,老老实实的行跪拜礼。 “汪兄不必如此客气,还请快快起身!” 沈忆宸热情无b的把汪志道从地上扶起,满面笑容没有丝毫的官架子,简直随和到了极点。 他的这副模样,却让在场的yAn谷县官吏神情复杂。 当初在驿站就是被这笑容给骗了,还以为是个年轻官二代软柿子,结果一套恩威并施组合拳打下来,现如今县衙上下全都老实了。 沈忆宸的这种亲民态度,自然让汪志道受宠若惊,连称不敢当。 要知道山东地界还在盛传着沈忆宸铁面无私,为民除害杖毙了县令孟安维。汪志道本来还以为对方官威甚重,连买来的功名都不敢用,卑微的自称草民。 现在看来沈忆宸的形象,好像与外界流传的大不相同,堂堂绯袍大员如此礼遇自己这末等商人,也太礼贤下士了吧。 双方入座之後,沈忆宸开门见山说道:“本官意图想必汪兄已经很清楚,如今张秋镇百废待兴,就不绕圈子说话了。” “不知汪兄能做成一笔多大的买卖?” 沈忆宸这种简单粗暴的问法,着实又让汪志道开了眼界。难怪短短时间之内,yAn谷县境内灾民悉数获得救济,目光所及之处一副热火朝天的重建景象。 能有此剧变,看来跟状元公的X格有关,雷令风行! “佥宪大老爷能拿出多少盐,草民就能做多大的生意。” 别的汪志道不敢口出狂言,要论起运河上做盐务买卖,他有着绝对的自信。 “好,汪兄果然大手笔!” “本官每月能提供两万石盐,并且每月yAn谷县还有着数十万民众衣食所需,汪兄如若能运来米粮r0U食,本官可以全部交由你来供应。” 明朝前中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遵循着以物换物的原则,沈忆宸现在继续米粮r0U食,刚好可以用盐与汪志道进行交换。 按照明朝官盐每石二两的定价,这就是四万两白银的大生意,再加上数十万人的衣食住行,每个月交易量摺合下来能达到六至七万两。 一般运河上的小商家,还真吃不下来。 只是沈忆宸的这番言语,让在场的卞和、姜沛等人,神情有些不太自然。 因为目前沈忆宸手中,别说两万石盐了,就连两石盐都没有。见过画大饼打空头支票的,还真没见过吹的这麽狠的,万一山东都转运盐使司旗下盐场没“抢”过来,拿什麽去支付两万石的盐引? 果然无事献殷勤,非J即盗,沈忆宸表现的越热情,就越有J商的潜质。 汪志道完全没有怀疑沈忆宸在空手套白狼,他在听完对方的筹码後,立马就给出了早就商定好的报价。 “佥宪大老爷信任,草民定当竭尽所能,每月运来足量的米粮r0U食。另外扬州汪氏愿出白银三万两,在张秋镇置办商铺仓储!” 这就是汪志道给出的报价,张秋镇目前废墟一片,三万两足矣彰显诚意。 没想到沈忆宸听到这个报价後,立马就摇了摇头道:“十万两,本官专门给你划分出一条街为汪氏商行。” 十万两? 汪志道简直惊呆了,哪怕在寸土寸金的京师,买下一条街的产业可能都用不了十万两,张秋镇何德何能值十万两? “佥宪大老爷,十万两有些过多了,草民承担不起。” 汪志道不敢得罪沈忆宸,只能委婉的表达拒绝,这个看起来面和心善的状元公,属实在狮子大开口。 “除了一条街的商行,本官治水期间将打通运河山东境内钞关,汪氏每艘运船关税b以往少收五成,并且快速放行通过,不会有任何的吃拿卡要!” 明宣德四年(1429年)在运河上设立了七座钞关,从北向南依次是京师崇文门,天津河西务、山东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浒墅关、杭州北新关。 其中山东临清钞关,为大明七大钞关之首,每年徵收税银在十万两以上。官方漕船名义上过关是不缴纳关税的,所以钞关主要徵税对象,就是江浙地带的商户。 汪氏运船每年在山东临清关缴纳的关税,就得高达数万两。并且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关税,暗地里被吃拿卡要的银钱,几乎还要翻个倍。 如果沈忆宸能做到取消吃拿卡要,提升过关效率,别说是减少五成,就算增加五成汪志道都觉得是笔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每次被卡在关卡费心费力费时,而且遇到梅雨季节,很容易导致整船的货物霉变损坏,损失远远超过了五成关税。 “草民愿出十万两购买商铺!” 1 见到汪志道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下来,沈忆宸满意的点了点头。 “汪兄爽快,另外本官今日所言,汪兄可以传递给其他的商户。凡在张秋镇购买商铺产业,一律得以享受通过五成优惠!” 其实认真说起来,沈忆宸的这个想法还是清末海关启发的灵感。 清末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了赔偿钜额银钱,大清就把海关给抵押了出去。结果却出现了一件极其离谱的事情,那就是抵押出去的海关,收到的关税居然还多出来好几倍。 正是靠着海关结余银两,给腐朽清王朝续了一波命。 明朝运河钞关同样如此,只要能打击提升通行效率,哪怕关税降低五成,可能收到的税也要b之前更多。 至少沈忆宸可以确定,在自己掌控之下,上缴给朝廷的不可能更少! 自己目前乃治水的御史钦差,临清也属於洪水泛lAn区,用修建河堤名义去接手,可以说名正言顺。同时大明中枢还有一点好,那就是只要关税上缴到位,就几乎不会引发多少异议,反正谁收不是收? 钞关加地产,沈忆宸算是彻底解决了银钱上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