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章:全世界最大银矿  (第1/3页)
    从倭国拿来的白银,源源不断的送入到大唐。    一船一船的白银,从威海卫登陆,一直输送到长安。    以往大唐并不是没有对高句丽等地用过兵。    但是那时候打仗,打得都是国库里的钱粮。    打一场战争,不知道要耗费掉多少国力。    并且,纵然太宗如此英明神武,也并没有灭掉高句丽。    但是自从新皇登基以后,直接用蜀王轻易灭掉高句丽。    这一次,再次派兵攻打倭国。    虽然暂时还没有打下来,但是看样子,只是迟早的事情。    蜀王出征,那一次不是一路横扫,满载而归?    这一次,才刚去了没多久,就将一车一车的白银,送入长安。    运送白银的车队,前后看不到头。    前面的车辆,已经到了户部,后面的车队,还在城门之外呢。    这样的盛况,真的是前所未有。    大唐以武立国,猛将如云。    但是纵观这些武将,他们哪怕取得再大的胜利,又怎么有人能够取得蜀王这样的成就?    人家蜀王打仗,那是源源不断的赚钱啊!    人家蜀王一次送回来的白银,足以抵的上大唐一年的税收。    看到蜀王取得这样的成就,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喜气洋洋,为之庆贺不已。    户部的官员,更是个顶个的,脸上都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户部的官员,最愁的事情,就是国库空空。    像是这样,一车一车的银子送入到国库之中。    看样子,就算是大唐十年不收税赋,国库都不愁支出。    国库腰包鼓鼓的,他们这些官员的工作,自然可以轻易开展。    而户部的工作好做了,其他各部的官员,工作自然也就好开展了。    以往的时候,他们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很多。    但是到户部要钱的时候,往往户部都要推三阻四,东折西扣的。    但是现在,只要开口,户部都会痛痛快快地,大大方方地给钱。    甚至还会问一句,钱够吗?    而接下来,蜀王又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里写道,高句丽余孽渊盖苏文,阴谋反叛,杀死了倭国王。    蜀王举正义之师,一举将渊盖苏文余孽击溃。    现在倭国群龙无首,百姓生活朝不保夕。    倭国百姓,强烈要求归属于大唐。    臣弟不敢擅自做主,还往皇兄定夺。    看到这封奏折,唐皇李恪笑的合不拢嘴。    “众位爱卿,这是蜀王上的一道奏折,大家都看一看,议一议吧!”    很快,就有力士上前,从唐皇李恪手中接过蜀王上奏的奏折。    然后将奏折,递交给下面的大臣们。    下面的文武百官,看到蜀王的奏折之后,纷纷击节赞叹。    这样的事情,毫无疑问的,必须得要同意啊。    尽管倭国孤悬海外,还是弹丸之地。    但是,这可实实在在是开疆扩土之功啊!    自从新皇登基之后,平定高句丽,拿下倭国,将整个大唐的疆域,扩大了诺大一片。    这种功劳,直追太祖太宗,甚至已经有所超出。    新皇文治武功,必将成就一代圣君。    而他们作为辅佐之臣,理应也会留名于青史。    这样的好事,他们怎么会不答应呢?    当然了,答应归答应。    但是在实际的cao作上,他们其实还是没怎么把倭国当回事儿。    这也是古代帝国的,一个大中原的思想在作祟。    比方说,有些时代,他们明明可以攻占下哪些蛮夷之地。    但是他们宁肯扶持一个亲近他的政权,也不愿意占领这些地方。    因为他们感觉,占领这些贫瘠的地方,非但没有实际上的好处,反而向里投入。    这种事情,他们是断然不会做的。    所以对于这种地方,他们一向要的,都只是名誉上的归属。    至于实际的管理,其实并不在意。    而现在,群臣的思想,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倭国这样区区一个小小岛屿来说,他们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既然现在已经归属于大唐的版图,那么再叫倭国就不合适了。    经过群臣的商谈之后,决定将之改成海北道。    而海北道节度使的职务,却是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能够担任一道之节度使,必然是重臣,最起码的,也要是三品大员。    但是三品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位高而权重?    让他们跑到海外,担任一个区区小岛的节度使?    这简直就是被放逐啊!    有那个三品大员,肯去这种地方呢?    先是找了一个中年的三品大员,因为他身强力壮,年轻有为,所以获得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结果,第二天这个三品大员便感染伤寒,请了三个月病假。    海北道那边,自然不可能等到他三个月病愈之后再上任,只好另外选人。    然后,他们物色了第二个人选。    这个人选叫做崔海,乃是崔家之人。    然后,崔海忽然曝出家父辞世,要回家丁忧。    丁忧需要三年时间,这个是孝道。    新皇李恪,自然不能强迫别人违背孝道去赴任,因此,这个人员,也不了了之。    第三个人选,在坐着马车早朝的时候,出了车祸。    结果被摔成了重伤,七荤八素的,据说已经伤到了筋骨,至少要一百天才能重新回来上班。    得!    这些人,简直一个比一个狠。    谁都不想到海北道那种偏远贫瘠之地赴任。    群臣没有办法,只好再挑选新的人选。    但是能够资格出任节度使的,无非就哪几个人选。    琢磨来琢磨去,他们一致认为,剩下的几个人,同样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去海外。    所以,他们干脆决定,直接破格提拔。    当然了,能够资格破格提拔的,也未必就想要去海外。    因此,最终他们决定,将这人选直接定为了益州的骆宾王。    这个骆宾王,是蜀王的老部下了。    虽然他不怎么够资格,但是只要选中了他,他是不怎么可能会推脱的。    作为蜀王的老部下,不可能会拆蜀王的台。    果然,等消息传递到益州之后,骆宾王非但没有拒绝,反而十分欣喜。    毕竟,作为他目前的级别,想要做到节度使这一职务,近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现在,居然一步到位,直接到达人生巅峰。    虽然海北道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